期刊简介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着重刊登有关妇幼卫生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及流行病学调查等相关论文,内容涵盖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生殖健康的各个方面,并涉及遗传优生、妇幼心理、妇幼营养、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妇幼卫生政策研究、妇幼卫生管理、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等专题,同时还为基层妇幼卫生工作者开辟交流园地。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部门: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776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816/R
邮发代号: 18-77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10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35.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1674-7763
- 国内刊号:11-581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加强医院药事管理的思考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实施药事管理过程中,完善组织机构,建立规章制度,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以抢救生命为第一目标,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行政干预,利用临床药学监测、用药培训、信息技术等手段,探讨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加强药事管理,该院药占比、抗菌药物占比基本维持在15%左右,有效控制了大处方,规范了药品使用,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高,同时降低了药品费用,切实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患者综合满......
作者:刘元铃;肖大立;王穗琼;杨亮;张小庄 刊期: 2012- 01
-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
第一部分儿童保健基本信息一、新生儿期保健基本信息1.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一般为2500~4000克,低于2500克为低体重儿,高于4000克为巨大儿.身长一般约50厘米.2.新生儿满月时,体重增加600克以上、身长增加2.5厘米以上为正常.3.新生儿一般出生后2~3天会出现生理性黄疸,7~10天消退.4.母乳是0~6个月婴儿的佳食物和饮料,在此期间不需要添加其他食物和水.5.新生儿出生后应在1小时内尽......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刊期: 2012- 01
-
毕生奉献妇幼保健事业——原北京市妇女保健所所长项小英
项小英(1935年-),原北京市妇女保健所所长、主任医师、中共党员,从事妇产科、妇女保健专业50余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资深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资深委员、全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及世界银行妇幼卫生项目专家组成员,欧盟第六框架“越南、印度、中国卫生项目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陕西、甘肃......
作者: 刊期: 2012- 01
-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基本信息》使用指南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是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调动服务对象主动保护健康、主动利用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的积极措施,因此也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妇幼医疗保健机构重视并努力做好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将大大提高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提高我国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的水准和促进我国妇女儿童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刊期: 2012- 01
动态资讯
- 1 胰石蛋白在小儿脓毒症中的水平及意义
- 2 血清FSH、LH、E2检测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早衰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 3 宫颈癌危险因素现状分析
- 4 北海市两城区防控地中海贫血筛查现状及结果分析
- 5 早产儿对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滴眼液的药物反应
- 6 哈萨克族女童自我意识与母亲教养观念的相关分析
- 7 剖宫产瘢痕憩室再次妊娠结局的探讨
- 8 宫腔镜电切及经阴道子宫瘢痕憩室切除缝合术在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作用
- 9 广东省地贫基线调查中影响地贫高风险夫妇进一步干预的因素分析
- 10 无痛睡眠麻醉技术用于输卵管结扎术临床研究
- 11 2011年度妇幼保健机构资源与运营情况调查分析报告——第二部分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运营及科研教学情况
- 12 1983例已婚妇女宫颈HP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分析
- 13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儿童喘息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 14 2013年广东省梅毒孕产妇性伴接受梅毒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 15 DNA定量检测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 16 胎膜早破生化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17 头位难产的产程护理干预以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18 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盆膈裂孔面积的影响
- 19 子宫位置过度倾屈上环术300例临床体会
- 20 南京市六合区2009-2011年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结果分析